超級細菌難再躲藏了 林口長庚開發「AI抓菌」準確性8成

中大新聞

2019/12/27 匯流新聞網
「超級細菌」人人聞之色變,抗藥性極強,由於無法用臨床的檢驗方法檢驗出來,不但加重治療困難度,一旦用錯藥更會增強其抗藥能力,是目前醫界最頭痛的難題,林口長庚醫院今(26)日發表其運用人工智慧開發出的「超級細菌預測模型」,能在短短幾秒鐘之內即可完成預測,並達到80%的用藥準確性。
 
林口長庚醫院是與長庚大學、中央大學跨領域、跨校合作,這項研究成果也獲得2017年台北國際發明展金獎,並登上國際微生物研究學界著名期刊「微生物研究先驅(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在美國矽谷工作、43歲的科技新貴林先生就有慘痛經驗,一次生病高燒不退,且頸部腫脹不適、呼吸困難,就醫發現嚴重的頸部感染,但無法判斷是何種細菌,醫師只能根據「經驗」使用抗生素,後來發生敗血性休克,直到家人多方奔走與付出額外檢驗花費之下,才得知感染的是超級細菌,隨即對症下藥,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醫師王信堯表示,目前已發現不少種超級細菌,包括具有抗藥特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鮑曼不動桿菌等,其中又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廣為人知,每年造成全世界數百萬人傷亡。

在抗生素濫用狀況下,超級細菌的抗藥能力一直增強,治療越來越不容易,萬古黴素通常已是治療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後一線藥物,壞消息是,目前已經出現可以對抗萬古黴素毒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王信堯說,抗藥能力明顯的超級細菌,有些還有機會被檢驗單位檢測出來,但有些躲藏在一般不具抗藥能力的菌群中,比例甚至低到10萬到100萬隻細菌中才有一隻,目前臨床實務上完全無法檢測到;最新警訊是,已有本土及國際研究指出,超級細菌的盛行率已高達7.5%。

研究團隊透過跨領域合作,使用人工智慧分析技術,則成功的從質譜儀複雜的大數據中解讀出超級細菌可能的抗藥機制,且這樣的抗藥性預測,只需要使用質譜儀的資料即可,不須額外的檢驗操作,幾秒鐘內即可完成預測。研究團隊經反覆驗證後,目前正確率可達80%。

王信堯說,「超級細菌預測模型」技術已可運用於臨床微生物的檢驗,可以快速的檢測到目前臨床方法無法測得的超級細菌,幫助醫師提早數天得知病患是否為超級細菌感染,以進一步施用正確的抗生素,有效降低感染後惡化成敗血症甚至死亡的機率。

研究團隊強調,目前亦正著手進行其他超級細菌抗藥性預測的研究,希望明年即可將此技術推廣至更多重要的超級細菌。
 
原文轉載自【2019-12-27/匯流新聞網】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