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五成果展 判識水稻田正確率逾9成

中大新聞

2019/12/20 自由時報

 台灣第一枚自主研發衛星「福衛五號」二○一七年八月升空、去年九月商轉,影像應用範圍涵蓋民生到國防,水稻判識正確率超過九成,還能描繪台灣國土近岸水底地形,有助掌握國土主權範圍、農業政策擬定等;太空中心指出,福八預計二○二二年升空,解析度將比福五多一倍。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昨天舉辦福五應用成果發表會,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副教授黃智遠使用福五多光譜影像產製東沙環礁水底地形,協助內政部產製電子航行圖;台灣大學理學院空間資訊研究中心教授朱子豪和組長張家豪則將影像用來判識水稻田,可作為農糧署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朱子豪表示,福五影像可應用於快速精準統計水稻田面積和估算產量,福五是以光學影像資料配合雷達影像,兩者搭配進行幾何校正後,判識水稻田的正確度可以高達九十二.三一%。


「描繪出水底地形,有助於掌握國土主權範圍。」黃智遠指出,產製近岸海底地圖的傳統做法是用船隻架設聲納感測器,或於飛機上加載測深光達量測,但是成本較高,使用光譜影像反演出地形資訊,不只可以量測近岸水深,由於衛星一直在軌道上運行,也可以進行持續性監測。


科技部今年起執行為期十年的第三期太空計畫,預計投入經費兩百五十一億元,研發三種共十顆衛星,期望一年發射一顆;台灣自主研發的氣象衛星「獵風者號」,預計二○二一年升空,將量測海風資料;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也表示,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遙測衛星福衛八號,預計二○二二年發射,解析度將比福五黑白二米、彩色四米的影像高一倍。

原文轉載自【2019-12-20/自由時報】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