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工智慧的國產遙測衛星 福衛八號估2022年升空

師生校友

2019/12/18 udn聯合新聞網
我國第一顆國產遙測衛星「福衛五號」2017年升空後,國家太空中心開始籌畫下一顆遙測衛星「福衛八號」。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說,福八預計2022年發射,解析度比福五多一倍。
 
官網指出,福八將結合人工智慧,可用在土地監控、防災勘災等領域。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副教授劉千義說,目前的遙測衛星如果遇上雲層,拍不到地面照片。搭上人工智慧後,可先預測上空無雲的位置,助鏡頭拍到更多可用影像。
 
福五拍攝黑白影像的解析度是2公尺、彩色影像4公尺,此規格已非主流商品。福八將由6顆光學遙測衛星組成,解析度提升至1公尺。劉千義說,空間解析度提高,也就是可以拍攝更小的東西,例如本來只能拍到一輛車,進一步拍到一個人。
 
福八部軌軌道預計落在離地球561公里的高空,福五部軌在離地球720公里的高空;福八每天可經過台灣一次以上,福五每兩天經過台灣一次。
 
劉千義說,軌道部署須經國際討論,軌道越低,拍得越清楚。但也就越容易受地球引力影響,加快磨損速度,減短壽命。軌道低,繞行地球的時間也較快,每日經過地球的次數也就提高,也就是拍攝頻率提高,能提升監測效果。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年初核定251億元的第三期太空計畫,目標是未來10年每年發射一顆衛星。在福衛八號之前,太空中心2021年會先發射一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與今年發射的氣象衛星「福衛七號」一起接收天氣資料。
 
太空中心日前表示,獵風者將由法國亞利安航太公司在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發射,著重收集海面風速和風場資料,以提升我國颱風路徑預測準度。福七主要收集大氣壓力、溫度和溼度資料,估能提升天氣預報精準度10%,9日已對外釋出首波氣象觀測資料。
 
劉千義說,福七和獵風者的功能相互補足,福七收集大氣層中垂直的天氣資料,獵風者收集海平面上的資料。海面與風場資料很重要,因為地球有七成都是海洋,海水會透過風的帶動,轉變成大氣中的雨量等水氣。
原文轉載自【2019-12-18/udn 聯合新聞網】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