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台中》12年前發現小行星 獲以「科博館」命名

中大新聞

2019/05/20 自由時報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通過「科博館」與「孫維新」為小行星之名。中央大學日前將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第207655號小行星命名為「科博館」(Kerboguan),將第185364號小行星命名為「孫維新」(Sunweihsin),昨天是天文年會、也是國際博物館日,科博館與中央大學共同舉辦小行星命名儀式,見證台灣科學教育與科普推廣歷史性的一刻。
 
中央大學表示,「科博館」小行星在二○○七年七月廿五日由鹿林天文台林啟生及加州理工學院葉泉志博士所發現,大小約在一至三公里之間,繞行太陽一圈三.四五年,離太陽最近時為二.七億公里,最遠時為四.一億公里。「孫維新」小行星為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及葉泉志博士發現,繞行太陽一圈三.七六年,離太陽最近時為三.一億公里,最遠時為四.二億公里。

台灣命名的行星約有50顆

過去行星多以人名、地名命名,除了陳樹菊、雲門,也有林書豪,台北、台中、屏東。目前台灣命名的約有五十顆,還有名為慈濟、李國鼎,數年前也以現任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命名,孫維新除主持小行星的命名揭幕儀式,也演講小行星的前世今生。

科博館指出,「科博館」目前已運行到雙子座,「孫維新」則來到巨蟹座,兩者一同在夜空中閃耀天際。

獲得永久編號 需耗時數年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由發現者命名並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但從發現到命名確認,往往耗時數年。從觀測者發現小行星,通報國際小行星中心,初步確認後按發現年份與順序配予暫時編號,經過至少四次在回歸中被觀測到、且軌道可精確測定時,才有永久編號,命名再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審查通過並公告生效。
 
原文轉載自【2019-05-20/自由時報】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