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暴致GPS定位失準 福七將實現太空天氣預報

中大新聞

2018/10/17 蘋果日報

極端天氣頻傳,中央大學今天表示,將福三的資料透過氣象資料同化系統進入數值氣象模式,除了能提升短期降水的預報外,也能讓颱風路徑預報與生成更準確,在福衛七號明年升空後,可望再提升預測的準確性;成功大學則是發展太空天氣預報模式,面對太陽風暴發生時GPS產生誤差的問題,未來期盼在福七升空後實現太空天氣預報。

 
福三於2006年發射,迄今已收集包括6百多萬筆大氣與4百多萬筆電離層資料,已提供88個國家、超過3800位專家學者做氣象預報、氣候變遷、太空天氣等研究使用。
 
豪雨發生時會持續多久,熱帶擾動是否會生成颱風都是民眾相當關心的議題。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楊舒芝表示,當電磁波射線通過大氣層時,會因大氣溫濕狀況導致密度變化產生偏摺,當福三接收偏摺的電磁波時,可了解大氣的變化。
 
楊舒芝指出,透過將福三接收到的觀測資料與區域天氣預報模式進行資料的同化,分析案例可發現當雨越大時,福三資料越具優勢,當降雨門檻達6小時50毫米,偵測率可改善30%,另透過福三的資料,在2008年納莉颱風垂直總雲滴量分析中,可看出水氣旋轉起來有助於預測颱風的生成,也可提升颱風路徑的預測。
 
在福七明年升空後,楊舒芝說,福七的資料量是福三的3到4倍,在擁有更多資料量的情況下,可望對於水氣的描述與劇烈天氣系統的生成和後續預報有更精準貢獻。
 
另外,成功大學教授林建宏說,觀察2015年3月太陽風暴發生時,將會造成低緯度上空電漿密度增強,影響GPS導航,差距範圍可能從數10公尺到百公尺不等,像是汽車行駛於中山高GPS導航可能誤判行駛在五楊高架橋,未來的自駕車運行也可能因GPS定位失準出現問題。
 
林建宏指出,該校與美國國家大氣中心合作發展的太空天氣預報模式,目前福三需1、2天才能取得太空電離層資料,對於太陽風暴發生只能在事後分析「原來是這樣」,在福七升空後,可進一步於30至45分鐘提供高於福三4倍的觀測數量,進一步實現太空天氣預報,當太陽風暴來臨時,可提早因應準備。
原文轉載自【2018-10-17/蘋果日報】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