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表示,將推動修改《學位授予法》,打破現行大專院校系所框架,讓學生跨域學習。依教育部規畫,未來大學生不只有「系進系出」,要「院進系出」或「系進院出」也可以;此外,碩、博士生取得學位不一定要發表論文,可以成就證明取代。

 
教育部今天舉行「跨域學習,多元創新」記者會,潘文忠表示,因應新時代變化,教育制度將進行調整,以讓學生可以進行跨域學習。教育部已提出《學位授予法》修正,將列為立法院下會期優先法案,諸多大學教育規定將跟著鬆綁。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未來大專院校不一定只能以「系」為單位招生,可改成以「院」招生,學生在學期間可以彈性的轉換,畢業時,「院進院出」、「院進系出」、「系進院出」都可以。
 
「未來拿碩博士不一定要發表論文,可以成就證明取代。」姚立德舉例,運動領域的碩、博士生,如果取得奧運金牌,就可以此成就證明取代論文;機械領域的學生,如果設計出一台很不錯的機器人,經過認可後,不用寫論文,也可取得學位。
 
事實上,現在就有15所大學的21個學院參加「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試辦計畫」。中央大學地科系與大氣系學生入學後,皆須於大一時修習兩種專業課程,並提供課程修習之彈性選擇權。地科系學生趙澤民說,學校的彈性選修制度,讓他可結合地科專業領域知識和對太空及天文的興趣,從事跨領域學習。
 
陽明大學醫學系則規畫提供學生於大一大二跨域學習的機會,除醫學系本系之專業知識外,並讓學生可修習人文社會課程及學習程式語言等。醫學系學生黃昱潔表示,他從這樣的課程設計,認知到一名醫師可以做的事情不僅限於臨床看病,並且有能力發現醫學問題、與各領域人才合作,學找解決方法。
 
另為鼓勵大學走出象牙塔,教育部今年試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虎尾科大申請「開創虎尾溪流域四生好環境」USR計畫,以「生產」「生態」、「生活」、「生命」為軸向,將師徒制用於農業人才培育,形成由教師、農業師傅及學生三者組成的伴護機制。
 
(中時)
 
原文轉載自【2017-12-28/中時電子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