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貢獎終身貢獻獎 羅肇錦.曾貴海獲得

中大新聞

2017/09/20 客家新聞

 【楊以諾 陳文霖 綜合】

 
今天客家貢獻獎系列報導,先帶大家來看,今年獲得終身貢獻獎的教授羅肇錦和詩人曾貴海,羅肇錦早年曾參與還我母語運動,並鑽研、傳承客語40多年,對於語言文化貢獻良多,而曾貴海則長期參與社會運動,以及環保議題,他還以行動詩學的概念,致力古蹟搶救,為家鄉的社區活化大力奔走,也受到各界推崇。
 
看著一張張書中的照片,侃侃而談,68歲的羅肇錦,幾乎用了大半生的時間鑽研客語 ,會開始研究自己的母語,其實跟當年國民政府「禁說方言」政策,有著密切的關係。
 
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 羅肇錦:「整個政治環境,對自己的母語,根本就不能研究,不能說,我念研究所是年紀比較大,當時就很深的感觸,很不滿。」
 
研究客語40多年,羅肇錦家中書櫃上,擺滿了各類客語相關書籍,儘管現今客語,逐漸獲得公部門的重視,政府也投入不少資源,在語言扎根上,但羅肇錦對台灣客家語言傳承,還是有很深的感觸。
 
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 羅肇錦:「國立大學有辦法成立1、2個客家語文系,要有這樣的師資 這樣的系,整個提供這樣的環境,還有畢業的學生,要讓他有出路,出來真正能夠變成真正的老師去教。」
 
羅肇錦深耕客家語言研究,曾任教國立彰師大、新竹教大以及中央大學,早年也曾是,推動「還我母語運動」的一份子,可說為了自己的語言不遺餘力,同樣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還有這位「南方綠色教父」曾貴海。
 
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 曾貴海:「社會的環境病了,病得很嚴重,會影響到人的健康,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會讓人得癌,所以那時我就投入這個運動。」
 
從早年推動,南台灣綠色革命運動,到反美濃水庫運動等等,長年以來曾貴海以醫生看診的情懷,不斷為環境議題提出保命藥方,2006年更回鄉參與,六根庄社區再造運動,透過老建築的保存,展現客家的美。
 
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 曾貴海:「這裡面可以看得到,我們從前的記憶,看得到從前建築的美學,從這裡走下去,可以感受到什麼叫作客家。」
 
由於受到鍾理和文學的影響,1998年曾貴海,寫下生平第1首客家詩「夜合」,此後客語詩的創作就不曾停過,由於作品中,有些是根據歷史情境來描寫,因而被學者推崇具有「詩史」的地位。
 
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鍾屏蘭:「我們當然歷史有記載,我們說史料文獻裡面有記載,但是他用詩歌的方式寫出來,講起來這就是一種,詩人的很深刻的用心。」
 
曾貴海、羅肇錦,兩人用盡大半輩子精力保存客家,也成為後人最佳楷模。
 
原文轉載自【2017-09-20/客家新聞】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