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5號帶動太空產業 中大:政府要拉高投資至數百億

中大新聞

2017/07/21 udn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記者鄭國樑╱即時報導

 
福衛5號衛星已經運往美國準備8月發射,行政院長林全參宣誓要繼續發展太空產業。中央大學太空研究所副教授趙吉光表示,政府如果真的要做,希望要提高金額做更大的投資,發展規模要拉高到數百億元,目前只是初期的投資還看不到大量、大規模的投資,如果不這麼做卻要發展太空產業很不容易。
 
趙吉光8月1日接中大太空所所長,他日前受訪強調雖然太空火箭、小衛星(福衛)、地方衛星等研製都已經納入前瞻計畫,但是如果要發展太空產業,目前看到的是投資不足,而不是沒能力,基本上臺灣如果真要做到發射衛星的服務,只要肯投資,未來5到10年內可以做得到。
 
趙吉光認為,太空產業需要太空中心扶植廠商,如果經費不足很難吸引廠商有意願參與,真的要做就要好好規畫,提供足夠的資源才能有所發揮,政府花不少時間和經費研製福衛5號,而且確實擁有自製的能力,但是一定要讓國內廠商有機會參與製造,從太空火箭到小衛星、地方衛星要不斷的有發射機會,這樣廠商製造的零件就有使用的機會和經驗,並且達到國際認證規格,其他國家才會向臺灣的廠商買零件。
 
「如果我們做的零件沒真的用過,國外廠絕不會冒險跟這樣的廠商買零件」,趙吉光說,零件經過認證並真實用在衛星、太空火箭「真的上過太空,別人才敢用(買零件)」,這當中又跟上中下游產業有關,政府希望建立完整的產業鏈還是著重在獲利高的領域,這就要從整體規畫思考了。
 
中大太空團隊在福衛5號負責科學酬載任務,把團隊研製的「太空魔方」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dvanced Ionospheric Probe, AIP)放入衛星探測電離層。趙吉光解釋因為福衛5號飛行高度大致上在大氣裡電離層的高度,基本上是電漿環境,中大團隊負責量測環境的特性包括溫度、速度、密度等等,並提供相關單位分析,比較熱門的是從電離層研究地震前兆,有些科學家會注意地震前電離層會不會有些變異,了解是否能藉此預測地震。
 
趙吉光說,福衛5號是臺灣第一次自己做任務酬載和2號很不一樣,以前直接把衛星本體交給國外廠商做系統整合,做好再到臺灣測試,沒問題就送到國外發射。這次完全不一樣,臺灣自己整合不仰賴國外幫忙,因為過去幾年已經學會自己做整合而且做得很成功。他相信未來新的福衛衛星一定會越來越好,包括拍照解析度更高,而且可以追蹤攝影,目前許多國家發展衛星都朝具備這些功能進行,臺灣會往這方面走也做得到。
 
原文轉載自【2017-07-21/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