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任語中評:中美貿易摩擦大對台商不利

師生校友

2017/03/26 中評社

記者 黃文杰 / 報導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從原本緊繃的中美貿易戰慢慢修正,就看下個月雙方領導人在美國談到怎樣地步,當然中美貿易摩擦過大,對台商比較不利,他比較佩服的是,中國以經濟戰略,一方面可以做到降低中美貿易順差,又把“好處”留在中國。 
 
  吳大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專長產業組織及賽局理論,目前擔任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台灣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特朗普上台百日新政,喊出“美國優先”,希望製造業在美國,製造業回流,吳大任分析,特朗普最關心還是美國人工作機會,透過政治手段,要企業在美國長期投資。 
 
  他說,過去可能“中國製造”,銷售到美國,現在中美貿易談判,可能是FDI(直接外人投資)部分,包括馬雲計劃到美國投資設廠,甚至台積電3奈米擬赴美投資議題,都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中國還是有興趣到美國投資,可以減少兩國貿易摩擦。 
 
  吳大任告訴中評社,台灣現在出口比例,約百分之四十都到中國大陸,很多都是中間材,也就是出口到大陸進行組裝,再銷售到美國歐洲,將來如果中美有比較大貿易摩擦,對台灣比較不利,台灣跟中國大陸是互補,算是間接出口,如果中美沒有貿易摩擦,對台灣影響不大。 
 
  他觀察,中國以經濟戰略來處理中美順差,展現大國優勢。 
 
  吳大任說,台灣過去跟美國也出現巨額貿易順差,後來被迫用匯率手段來改善,也就是讓新台幣不斷升值,過去台幣對美元,從40元一路升值到36元,當時有媒體預估,一旦升破30元,台灣廠商恐怕倒了一半,後來升值到25元,台灣根本沒有能力抵擋匯率。 
 
  他說,台幣升值,犧牲的台灣出口廠商,得到好處是其他國家廠商,但中國處理中美貿易,沒有透過匯率,讓產品增加成本,選擇的方式,是提高中國本地的工資,以每年10%幅度增加,直接受惠是中國低層勞工,收入增加,所得增加,也帶動消費力,逐漸從出口轉回內需市場,等於把“好處”留在中國。 
 
  吳大任分析,中美會不會再度掀起貿易戰?有賴於下個月特朗普與習近平在美國的見面,就看怎樣談,可以談到怎樣地步。 
 
  至於台灣廠商,是否要直接到美國投資設廠?好比台積電的3奈米廠。他認為“去的機會很大”,原因在於,美國政策方向很明確,希望製造業可以留在美國,台積電為了接蘋果訂單,自然會配合供應鏈在美投資設廠。 
 
  他告訴中評社,以台積電赴大陸或美國設廠,蔡政府立場應該不要介入,當然可以用政策把企業留下,投資若沒有在台灣發生,會影響台灣GDP,問題是,包括台積電等國際企業若沒有到美國,韓國三星企業已經到美國投資,訂單是否拱手讓給三星?等於“該賺的錢沒有賺到”。
 
吳大任說,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也是,道理也是一樣,他不太贊成用補貼讓企業留在台灣,企業會看到市場在哪裡,美國投資環境是在改善,但是美國工資相對較高,不過美國能源價格也大幅降低,他也認為,到美國投資企業有可能資本密集,未必是勞力密集產業。 
 
  他說,如果真正要讓企業留在台灣,就應該努力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基本上他認同林全團隊,推動的8年8800億新台幣“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基礎建設做好,有助於國外來台投資。 
 
  被問到美國退出TPP,對於亞洲的經濟衝擊。 
 
  吳大任對中評社說,美國退出TPP之後,TPP是否由中國接手?已經沒有太大意義,要知道,中國與東協等國家有RCEP,跟韓國也有自由貿易協定,加上中國自己本身推動一帶一路,跟其他經濟體有強烈的連結,顯示中國能夠在域經濟主導力量已經足夠,美國在亞洲經濟影響愈來愈小。 
 
  吳大任說,正因為中國在東南亞、甚至東北亞經濟影響力逐漸增加,相對於台灣要推動新南向,若沒有中國大陸配合,自然困難重重,因此關鍵還是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好,這些都不是問題。 
 
 
 
原文轉載自【2017-03-26 /中評社】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