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課程互補 大學「國內交換」正熱

中大新聞

2017/01/16 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錦弘、洪欣慈/台北報導

 
國外交換名額有限 國內交換可拓展學生視野
近年很多大學生到國外交換,但因名額有限,且部分自費,交換者有限。相較之下,愈來愈多國內大學彼此合作,「國內交換」逐漸興起。尤其離島、偏遠大學更積極推動,除課程可互補長短,拓展學生視野,私校和國立大學交換學生,更有助招生。
 
以位於台南麻豆的台灣首府大學為例,副校長戴文雄表示,這學期開始推動國內交換生,交換期間只要繳台首大學雜費。目前已有2名學生到高雄大學交換半年,下學期另兩名學生到台北商業大學;高雄大學則有學生到台首大所屬於高雄蓮潭國際會館實習。
 
戴文雄說,台首大的學生雖然錄取分數不高,但透過到國立大學交換,讓有心向學的優秀學生能更上一層樓。不過私校生到國立大學交換,得先經過審查,在校成績很好才會放行,以免程度差太多,反而產生挫折感,校方也會請老師輔導交換生。
 
國立台東大學幾年前,陸續和清大、交大、成大、中央、中山及中興大學等校交換學生。金門大學這學期也和清大、成大、中山、世新、東海、淡江等10幾校交換學生,曾有拿到400萬獎學金的金大滿級分新生,也到成大交換。
 
清大這學期則錄取19人到北藝大、南藝大、政大交換,多數交換一學期,但也有外語系學生交換一學年。成大每年約有30多名國內交換生,來自金門及台東大學,以及台灣綜合大學系統的中山、中興、中正等校。
 
成大教務長:各自學校沒有的領域學生可以到他校去修課
成大教務長賴明德表示,推動國內交換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課程互補,「各自學校沒有的領域,學生可以到他校去修課」。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交換,讓金門、台東等離島學校學生豐富視野。就算同在國內,不同學校的學習氛圍、教學方式仍有不同,「是無法出國的學生一個不錯選擇」,推行到目前為止學生反應都不錯。
 
原文轉載自【2017-01-16/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