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我接編 《百年中大》的因緣

中大新聞

2014/12/24 人間福報

人間福報2014/12/17 |副刊 
 
《文壇行走》我接編 《百年中大》的因緣 
 
  作者:李瑞騰

  文/李瑞騰

 一九九一年,我從淡江大學轉到中央大學,本來張夢機老師是希望我能協助行政,並在現代文學及文學應用方面為中大中文系開出新局;我確實也信心滿滿,總覺得自己在媒體及社團的長期經驗,可以轉而運用於校園,但沒想到我在八月報到,老師卻在九月間病倒了,徹底改變我在中大中文系可能扮演的角色,更由於我當時在社會面的雜務仍多,我因此在學校極為低調,只想盡本分把書教好,必要時就被動協助一些事。

 最先拉我出來為學校做事的是哲學所的朱建民教授,他推薦我去參加劉兆漢校長主持的八十周年校慶特刊編輯會議,結果這個工作就落到我頭上。我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帶一個編輯團隊,編成一本近五百頁的特刊《中大八十年》,時為一九九五年六月。

 編輯對我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要編好中大創校八十年的校慶特刊並不容易,因為從南京高等師範算起(一九一五年)的中央大學,前有六朝南京國子監及晚清三江師範學堂的傳統,其後經東南大學到中央大學,既是教育史,也是學術史;好在我當年碩士論文做六朝詩學,博士論文研究晚清文學思想,對於民國以來新文學的發展又長期關注,於中大校史的周邊並不陌生,我因之而有規畫並執行的能力,《中大八十年》因此既能掌握史脈,又能緊扣現況,出版以後並未聞負面批評聲音。

 二○○四年,也是建民的極力催促,我參選文學院院長。劉全生校長顯然認為另一位候選人更適合帶領文學院,他希望我去圖書館主持館務,並期待我重建校史館。我接受了他的聘任,迎接一個全新的挑戰,兩年之間全力推動全校圖書發展計畫,用一個又一個活動活潑化原來安靜的圖書館,更重要的,歷經半年的努力,次年校慶,校史館在大講堂三樓正式開館,同時循行政程序在圖書館成立了校史組。

 對我來說,這等於是藉著體制再度進入校史的縱深,我一方面策畫中大的校史業務,另一方面開始大量蒐集並閱讀「大學」有關的專書,我自己想開展從傳統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的演變之研究。

 然而,事與願違啊!我在任二年後辭館長職,在休假一年期間,仍然為中大圖書館到香港、到南京,和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的圖書館洽談合作事宜,但是我所費心成立的校史組,卻在那一年裁撤,業務移轉到祕書室的校友服務中心。我聽到消息,感慨萬千。

 我把陸續蒐集到的「大學」之書藏在書房深處,有時取下翻閱,偶然間在書肆有新的發現,也會買下,但總以為這一切都只能成為記憶,等更老的時候再來寫回憶錄。

 今年二月,我借調國立台灣文學館期滿歸建,學校正積極籌備明年的百年校慶,還是想編校慶特刊,希望我接下這個工作。我思前想後,雙連坡上二十餘載時光,「冬春無異色,朝暮有清風」,我既深愛這遍植蒼松的校園,能在離去之前為她再做點事,緣更深啊!也想到可以再重讀那些書,也就答應了。
 
原文轉載自【2014-12-17/人間福報/副刊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