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軟體創業路… 孫藹彬 愛幫企業「開發左腦」

中大新聞

2012/08/05 聯合報

【本報記者王茂臻】

 「笨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這是本土最大企業資源規畫軟體研發商(ERP)鼎新電腦創辦人孫藹彬的謙詞。

 在台灣長期「重硬(體)輕軟(體)」的環境下,孫藹彬卻「寧軟勿硬」,30年來堅持軟體創業路,集團旗下鼎捷軟件日前通過大陸上市審核,證明台灣人做軟體也能做出名堂。

商業套裝軟體 首家開發商

 孫藹彬畢業於師大物理系,早年台灣頂尖大學畢業生都急於出國深造,當時班上只有他和少數幾位同學選擇留在國內發展。當時台灣電子製造業已萌芽,成為政府重點支持的明日之星產業;孫藹彬卻沒走硬體這條路,反而在1982年選擇創業開發ERP軟體。

 孫藹彬說,「我最想做的,就是幫企業開發知識管理平台,讓企業由小做大、由大做強。」他創立鼎新後,領先國內其他本土廠商,成為首家長期專注於商業套裝軟體的開發商。

創業之初 民眾誤為賣成衣

 台灣本土軟體業的路有多難走?他常舉鼎新創立之初參展的一件趣事為例,有次鼎新在國內舉行產品發表會,會場外掛著紅布條宣傳「套裝軟體展」,但有兩位貴婦參觀完後大吐苦水,抱怨根本沒見到「套裝」;原來是參觀民眾誤以為鼎新做的是成衣,賣的是「套裝」。

 每次孫藹彬講起這段往事,總引起聽者莞爾,但其實這反映早年台灣本土軟體創業者面臨的艱辛環境。他的創業夢轉眼已30年,當年跟差不多時間創業的硬體商,像宏碁、華碩等公司早已股票上市,規模倍增,他坦言若當時走的是硬體路,「或許早就飛黃騰達。」

 雖感慨台灣創業環境「軟不如硬」,但他並沒有把「飛黃騰達」放在創業的首要目標。他是淡江大學管理科學所首屆碩士、中央大學資訊管理所首屆博士,熱愛經營管理學的孫藹彬,最大的熱情是幫企業「開發左腦」。

鼎新員工 流著管理學血液

 人類的左腦主管「邏輯思考」,右腦則掌管「直覺」,孫藹彬說,台灣或是大陸企業創立之初,常仰賴經營者的「直覺」;但當企業愈做愈大,就得仰賴ERP等知識平台,幫助企業減少主觀,增加客觀判斷,找出最有效率的經營決策。

 孫藹彬笑言,鼎新員工身體裡恐怕都流著經營管理學的血液,他公司一位同事每次去餐廳吃飯,若發現餐廳上菜流程不對,就會向老闆建議怎麼改善出菜順序才會有效率,而這雞婆的個性,正是受孫藹彬的影響。

 ERP市場目前泰半掌握在SAP、ORACLE等國際大廠手中,鼎新突圍難度很高,孫藹彬卻不氣餒,他認為,國外ERP大廠擁有的開發經驗,未必適合用在台灣或是大陸市場,「西方企業的一加二等於三,但到華人市場,一加二卻未必等於三。」

 「100家企業,可能會有100種SOP(作業流程)」,孫藹彬的目標,就是讓個別企業都能擁有最適合的SOP。

 鼎新創業之初擴展速度不快,但隨著接觸的客戶案例愈來愈多,累積的經驗也愈多,孫藹彬形容,現在的鼎新就像一座大型中央廚房,菜色很多,碰到不同客戶的需求,鼎新都能夠很快拿出客戶想要的菜色。

原文轉載自【2012-08-05/聯合報/AA2版/財經】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