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國科會今天發表歷時八年、橫跨歐亞四個學術機構完成的「大英圖書館特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精華」,全程參與的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次澄指出,這項漢學界罕見的國際合作研究成果,提供另種樣貌的歷史記錄,具有無可取代的學術價值。

傳教士、商旅的「紀念品」

 18、19世紀的中國,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等通商口岸,西方國家開始踏進他們心中的神秘國度,「中國熱」迅速蔓延全球,商旅及傳教士絡驛於途,返國時希望帶有中國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生活點滴的紀念品回去,外銷畫蔚為風行。王次澄表示,這些外國人便找外國畫家或中國畫師、畫匠,描繪出當時的景物及風土民情,雖沒有傳統水墨文人畫的高雅藝術,卻非常寫實,也留下當年的社會樣貌,相當珍貴。

 外銷畫只供外銷,不在中國流通,近兩、三百年只典藏在歐美博物館、圖書館或私人畫廊,國人知之甚少。為了讓更多人欣賞這些畫作,並了解其時代意義,中央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英圖書館及英國倫敦大學聯手,重新整理並出版大英圖書館典藏的中國清代外銷畫,歷時八年,終告完成。

費時八年 畫作都經詳細考證

 這套「大英圖書館特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精華」,收錄748幅外銷畫,2095頁,100多萬字,共分8卷,總重超過20公斤。內容包括廣州港和廣州府城、歷代人物服飾、廣東街市百業、佛山手工製造業作坊、園林宅第、宗教建築、祭祀陳設、刑罰組、勸戒鴉片、戲劇、廣東船舶、江河風景、北京社會生活及風俗、北京店鋪招幌,相當多樣。

 王次澄說,每張外銷畫都做過詳細考證,可清楚知道畫作背後的意涵。例如畫作中的閩南庭園,多數植物花卉都是盆栽,這是因為閩南颱風多,可隨時將盆栽搬進屋內,減少損害。此外,一系列描繪某個富人吸食鴉片成癮,最後淪落街頭行乞的畫作,則力勸中國人不要再抽鴉片,頗富教育意義。

原文轉載自【2011-10-21/聯合晚報/A15版/生活醫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