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林進修】

 中央大學研究發現,台灣西南海域水深500至550公尺處,很多高約100公尺的泥火山,不時隨著潮汐漲落的規律脈動而噴發甲烷氣,相當壯觀,顯示海底蘊藏豐富的甲烷氣水合物或天然游離氣,可做為我國未來天然能源的重要選項。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透露,甲烷天然氣水合物分布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粗估儲量有5千億到2兆3千億立方公尺,可供應我國約50至230年的天然氣使用量,相當珍貴。

 主持這項研究的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許樹坤表示,億萬年前古生物遺骸沈積後逐漸形成有機物,有些變成原油,有些則以天然氣的型態存在,就是甲烷,俗稱瓦斯。常溫常壓下,甲烷是無色且質輕的氣體;若在高壓、低溫的環境下,以固態型態出現,外表白色像冰塊,又稱「甲烷冰」。

 研究團隊觀察發現,潮汐漲落使壓力時增時減,就像天然幫浦,抽出埋藏在泥火山下的固態甲烷,再解離為甲烷水合物及甲烷氣,先溶入海水,再逸散到大氣。

 許樹坤表示,日本正大力研發開採甲烷冰的技術,只要技術成熟,就可減輕對石油的依賴。

原文轉載自【2011-10-27/Upaper/2版/焦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