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彗星撞地球,台灣來得及應變嗎?中央大學歷時3年,打造全台最大的2米口徑望遠鏡,為台灣的光學天文觀測能力提升至少10倍,可搜尋太空中任何可能撞擊地球的天體,預計5年內在鹿林天文台完成。

 中大1999年成立鹿林天文台,並設置1米望遠鏡後,創下台灣第一個發現小行星和彗星的紀錄,2007年再度打造2米望遠鏡,直到去年正式完工,成為繼大陸和泰國之後,亞洲第三大的望遠鏡。

 中大天文所所長周翊表示,這座2米望遠鏡使用「同步分光四色照像儀」和紅外線CC相機,一改過去須不斷更換濾鏡才有的效果,集光能力是現有1米望遠鏡的4倍,可以見到21等星(人類肉眼只可見6等星),觀測到銀河系外的天體變化,例如珈瑪射線爆、超新星、太陽系小天體等。

 這座望遠鏡未來主要用於觀測追蹤美國國務院提出,包含美國、德國、英國等團隊合作的「泛星計畫」,搜尋太空中會撞擊地球天體。

 周翊解釋,原泛星計畫的巡天觀測和資料運算結果時間須要一周,現在台灣有2米望遠鏡天文觀測台後,可第一手產出科學成果,若有彗星撞擊,台灣也可早一步掌握。

 中大校長蔣偉寧表示,2米望遠鏡計畫是中央大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重要指標,總經費2.3億,已完成造價0.8億的望遠鏡,5年內將完成圓頂設計製作等,經費由教育部頂大計畫、國科會等補助協助建設工程,中大自籌1.1億。

原文轉載自【2011-07-13/聯合報/AA4版/教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