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在浩瀚無垠的太空裡,「黑洞」總是給人神秘色彩。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日公布人類史上首次目睹黑洞「吃掉」恆星的過程,這項發現也有台灣的貢獻,成果登上最新一期《Nature》(自然)期刊。

 台灣參與這項國際合作計畫的人員是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助理教授浦田裕次、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黃麗錦夫妻檔。黃麗錦說:「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看到)!很幸運!」浦田認為,這次發現將讓人們對於黑洞的生長過程有更多認識。

 黃麗錦表示,浦田和她本來研究「γ(讀作gamma、伽瑪)射線爆」現象的成因和原理,他們從NASA的「Swift」(雨燕)衛星獲得資訊,再進行觀測。今年三月廿八日,衛星偵測到前所未有的「異常高能量閃焰」;黃麗錦回憶,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的γ射線爆現象,她也沒特別留意。

 「ㄟ?怎麼又爆一次?」黃麗錦解釋,正常的γ射線爆現象只爆一次就暗下來,但這次卻每天爆、每天爆,「一連持續兩個多月!」這個天文奇觀遠在卅九億光年外,慘遭「吃掉」的「倒楣」恆星編號為「Swift J1644+57」;浦田和黃麗錦持續追蹤,在紅外光和可見光波段提供許多觀測資料,登上Nature期刊讓他們非常興奮。

原文轉載自【011-09-02/聯合報/A8版/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