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作者:羅智華
 
 不過,大家難免好奇為何太空可以接收到海嘯波訊號呢?吳祚任以魚缸舉例來解釋,他表示就如同家裡擺設的魚缸,裡頭有幾隻金魚在魚缸下方游來游去,這時候金魚游動造成的水波會傳達到魚缸上方,形成我們看到的水面漣漪。而太空與地表就如同是魚缸上方與下方,當地表發生地震時,產生的震波與海嘯波會傳達到太空電離層中。只是,過去的學者專家並不了解為何太空中會出現這樣的波動,因而誤以為那是儀器誤差造成的擾動,因而沒有發覺兩者間的關聯性。

 而這項新發現也將強化海嘯預報準確度。吳祚任表示,一般來說,目前美國、日本等國評估是否需要發布海嘯警報的方式都是透過「海上浮標」來觀測,但海上浮標造價動輒上億元,對於財力不足的發展落後國家來說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加上海上游標的設置容易引發海域主權問題,因此並非各國都能順利設置,像是2004年的南亞海嘯,就因居民根本不知有海嘯來襲,造成重大傷亡。

 然而,也不是裝設了「海上浮標」就可準確預報,以日本來說,近年幾乎每年都發布兩到六次的海嘯警報,但除了311海嘯外,其他警報並沒有真的有海嘯發生,使得海嘯預警準確度打折扣。

 但如果以太空電離層來作為「太空浮標」,則情況有所不同,不但不會牽涉到海域主權的政治問題,也不需耗用太多人物力。研究團隊可直接利用海嘯波會對電離層造成擾動的物理現象,結合地面GPS測站與太空衛星資料掌握海嘯發生的「源頭」與路徑,趕在地表海嘯到達前提早發布「海嘯警報」,不但有助於提高預報準確度,所需成本也比建置海上游標便宜許多。也就是說,團隊可以在觀測到太空海嘯後,就立刻發出警報,告訴大家海嘯真的要來了,要趕緊做好逃生準備。

原文轉載自【2011-09-16/人間福報/遇見科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