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原則通過 兩岸氣象即時通

中大新聞

1999/12/16 民生報
【記者蘇秀慧報導】

 為了增進海峽兩岸災變天氣的預警能力,提升氣象防災、減災的效益,行政院科技會報昨天原則通過由政府相關單位研擬建構兩岸災變天氣會商模式與機制,以利兩岸氣象資料即時交換。

 行政院科技會報昨天舉行會議,中央大學校長劉兆漢提出臨時提案,建議在對等、互惠、互利,符合國統綱領原則及陸委會政策下,授權交通部責成中央氣象局研擬建構兩岸災變天氣會商模式與機制。

 劉兆漢指出,海峽兩岸氣象界間在研討會、人員互訪中,雙方均深切體認到氣象科技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直接攸關兩岸民生福祉的災害防治如對緊急災變天氣的預警,但是,現階段受到政治的限制,使得海峽兩岸氣象資料仍無法直接交換,往往錯失了相關災變天氣的即時狀況。

 劉兆漢表示,從氣象防災及減災的角度來看,兩岸氣象如果能即時交換,將有助於提升兩岸氣象作業單位對災變的預警能力,進而維護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可做為兩岸科技交流進入另一階段的測試方案。

 氣象局代表說,兩岸氣象單位人員對於技術層次的接觸都有很高的意願。行政院長蕭萬長隨後裁示原則通過,並指示交通部和陸委會研擬設立妥善可行的機構。

 劉兆玄說,國內對颱風動態的掌握對於大陸會有幫助,而大陸對於梅雨先期的預警對我們也會有幫助,但是,目前兩岸氣象資料的取得只能夠透過學術單位來取得,未來透過兩岸氣象資料即時交換,將有助於災難的掌握、預判。

 劉兆玄強調,兩岸氣象資料即時交換和政治無關。

原文轉載自【1999-12-16/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