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氣象學會會士 蔡清彥、陳泰然當選

中大新聞

2001/03/20 其它
【李宗祐/台北報導】

 氣象科學是國內學術界的少數族群,鮮少獲得國人的注意,但國內氣象學者歷年來屢屢獲得許多國際學術研究獎的肯定,為讓國內重視本士氣象學者的研究貢獻,由中央大學校長劉兆漢擔任理事長的中華民國氣象學會今年開始頒發「會士」榮譽頭銜給國內傑出的氣象學者,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和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教授陳泰然昨日當選第一屆「會士」。

 劉兆漢昨日在會士證書授予典禮致詞表示,今年雖然是我國首次頒發「會士」榮譽頭銜,但若早幾年前頒發的話,氣象學界有很多前輩都可以獲獎。包括推動創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康玉璟教授,以及創設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廖學鎰教授,只可措他們都過世了,對於獲選我國首屆氣象「會士」的蔡清彥和陳泰然,劉兆漢特別推崇兩人分別在我國即時氣象預報現代化及梅雨氣象研究的頁獻。

 蔡清彥曾在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任教及研究長十五年,並擔任過五年中央氣象局局長,兩年民航局局長,服兵役期間還在空軍氣象聯隊工作一年,他說,自己絕對是國內氣象學界待過最多氣象機構的人。蔡清彥並回憶,當年他在氣象局長任,與美國談判共同合作發展現代化即時預報系統時,美方曾以我方能力不足,要求我國每年付兩百萬美元,他們保證三年後把整套系統建置好,交給氣象局,但蔡清彥希望能透過這項計畫建立本士化的天氣預報研究能力,因拒絕美方的要求,結果,對方隔天馬上就答應與我國共合作研究,事實也證明,我方不但有能力與美國合作,甚至在研究過程提供不少建議給美國參考。

 陳泰然從事台灣及華南地區梅雨研究長達廿幾年,對提升我國對梅雨季節降雨預報能力有很大幫助,協助政府有效防範、並降低梅雨季豪雨可能造成的災害,更能帶動國內氣象學界研究颱風、豪雨、乾旱及寒潮等四大災變天氣的研究風潮,一直將自己定位為「邊學邊問」學者身份的,昨日談到未來研究方向時,他還是堅持要朝梅雨研究發展。

原文轉載自【2001-03-20/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