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聞

慈濟小行星命名 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通過
中央大學致贈慈濟小行星銘板,以為永恆紀念。陳如枝攝

 為彰顯慈濟對世人之貢獻,中央大學特別將發現的編號192208小行星命名為「Tzu Chi」(慈濟),讓代表台灣精神的「慈濟」躍向天際,將其無私奉獻的精神恆久傳遞,在地面與宇宙同時發光發熱。

「慈濟」宇宙中永恆掛牌 普照世人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指出,慈濟的大愛是跨種族、跨國界的,救災救難、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植人心,是台灣重要的精神象徵,因而將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慈濟」,讓慈濟在宇宙中永恆掛牌,照耀世人。

 證嚴法師對於「天上也找得到慈濟」」表示欣慰。他說,佛陀是宇宙的大覺者,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宇宙觀之存在,天地萬物之間彼此是息息相關的,「不懂天文的話,就無法在地理上盡心力」。慈濟以人文、環保為志業,環保與物理有很大的相關性,佛曰:「成、住、壞、空」,物質其實是由許多因緣所組成,物歸源頭,維持天地原有之平衡,是慈濟一貫的理念。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周翊所長表示,慈濟小行星於2007年5月11日由施佳佑(前中央大學天文所觀測助理)與葉泉志(中國大陸廣州中山大學) 利用鹿林天文台40公分小型望遠鏡發現。今(2010)年7月26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CSBN)通過,正式命名為「Tzu Chi(慈濟)」。

 慈濟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3億公里,繞太陽一圈約5.6年。2007年最早發現時,位於天蠍座附近,目前則在雙子座附近。軌道接近地球時,在太陽尚未出來前,朝東南方雙子座方向,有可能找到其芳蹤。

鹿林天文台 亞洲發現小行星最活躍之處

 慈濟小行星的發現,源自中央大學鹿林巡天計畫(Lulin Sky Survey,簡稱 LUSS)。該計畫自2006年3月啟動以來,以40公分望遠鏡進行小天體巡天觀測。截至目前為止,總計發現800多顆小行星、1 顆近地小行星 (2007 NL1)、1顆彗星(C/ 2007N3 (LULIN))。其中鹿林彗星是台灣首次發現的彗星,去年上半年全球最明亮的彗星,引起全球天文迷之關注。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表示,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 (IAU:Minor Planet Center) 的統計資料,鹿林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完全不輸國際的大型望遠鏡,充份展現了台灣人「以小搏大」之精神,成為亞洲發現小行星最活躍之處。

 葉永烜說,要在浩瀚的宇宙中發現新天體,除了專業之後,更需要恆心和毅力。每天太陽下山了,才是觀測人員工作的開始,日夜顛倒每天持續不斷的觀測,加上背後資料分析,才可能從大海中撈針,找到新的天體。

 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目前是東亞最高、國際上重要的天文觀測點,自民國87(1998)年設立以來,成果豐碩,除發現800多顆小行星之外,更參與多項重要的國際天文計畫,例如和美國夏威夷大學合作泛星計畫(Pan-STARRS),目的就是在大量搜尋及發現在太空中運行並與地球碰撞有危險的小行星或彗星,日前已找到第一顆對地球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引起國際各大媒體之關注。

 中央大學天文所近年更有10篇學術研究文章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學術能量豐沛。

中央大學蔣偉寧校長致贈證嚴法師中大紀念品。陳如枝攝
中央大學蔣偉寧校長致贈證嚴法師中大紀念品。陳如枝攝
中央大學蔣偉寧校長接受大愛電視台專訪。陳如枝攝
中央大學蔣偉寧校長接受大愛電視台專訪。陳如枝攝
瀏覽人次: 331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