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美麗 中大經典越劇講座

焦點新聞

2010.11.03 文/古明芳、陳如枝
media photo 小百花越劇團將《梁祝》戲服和扇子捐贈給中大戲曲研究室典藏。陳如枝攝

 世界知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四日到中央大學講座。有「中國第一女小生」之稱的小百花團長茅威濤表示,她在30年前報考南京大學時(中央大學的前身),可惜不能如願。如今到中央大學,算是一償宿願。她特別將自己飾演《梁祝》的珍貴戲服和扇子捐贈給中大戲曲研究室典藏。

 這項經典越劇講座由中央大學、南投縣政府、彰化縣政府、中台禪寺、浙江省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南投縣文化基金會、亞太文創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除了在台北有《藏書之家》正式演出之外,還有三場校園講座。首場在中央大學舉辦。

 茅威濤除了演出外,也經常到各地講學,提攜後進,對於中大如此盛大的場面深受感動。小百花越劇團的最新力作「藏書之家」,刻劃出古代藏書人的精神,她形容守著「藏書樓」,就像她守著「舞台」一樣堅定不移。她們計畫在兩年後於杭州西湖畔,由台灣建築師李祖原所設計的小百花劇場。傳人日多,茅威濤打算減少上場演出,她考慮「封箱之作」將要演出李漁《閑情偶寄》,結束後,「就在舞台上當場卸妝,還我女兒面貌」。

中大是「藏書、護書、愛書」的藏書之家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藏書之家》,把著名的天一閣藏書樓跟明代思想家李卓吾結合。而中央大學圖書館裡頭,恰好就藏有明代萬曆年間刊刻李卓吾的著作,一整套共有八十冊的《藏書》,針對歷史人物的品評。這一套書到了清代是禁書,能夠流傳至今,非常珍貴。蔣偉寧說,中大有機會珍藏這一套善本書,顯見中央大學也是「藏書、護書、愛書」的藏書之家。

 邀請小百花越劇團來台的南投縣長李朝卿說,感謝中央大學等九所桃園縣大專院校,在九二一地震重建工作給予協助,點滴在心頭。中大鹿林天文台所在地正在南投縣境內,中大發現的小行星,有一顆以「南投」命名,更拉近彼此情誼。此行特別致贈給中央大學《藏書之家》台北演出入場券兩百張,以及李穀摹大師的畫作,表達感謝之意。

 浙江省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會長楊建新表示,小百花越劇團是中國2600多個戲曲表演團體當最富盛名的,集合許多優秀演員,年輕而創新。越劇已有104年歷史,相較於京劇走的「宮庭風」、崑劇走的「儒雅風」,越劇更能彰顯出人物的喜怒哀樂、忠孝仁義。他希望兩岸簽訂ECFA之後,希望也能有文化交流備忘錄。

 小百花越劇團來台除了正式表演之外,還安排了三場校園講座。這三所學校裡面,只有中央大學沒有戲劇系。但是,中央大學中文系有多位教授從事戲曲研究,並設有戲曲研究室,是兩岸戲曲收藏的大寶庫,當中也收集了許多越劇相關的書籍和影音資料。

 中大中文系不僅從事戲曲的研究、教學,同時也有相當多的出版物。中大戲曲研究室洪惟助教授出版的《崑曲演藝家曲家及學者訪問錄》裡面,就有崑曲大師鄭傳鑑提到,他年輕時曾經受邀指導越劇團排練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演出。因此,民間也有一種講法,說是「崑曲是越劇的奶媽」,可見崑曲與樂劇有相當深厚的關係。

越劇  汲取各劇種之精華

 茅威濤說,古代「看戲」也是一種閱讀。越劇吸取各重要劇種精華,浙江崑曲折子戲,吸取了《牡丹亭》、《獅吼記》等崑曲名劇,除了改編劇本,也改變了造型和唱腔。

 她曾向崑劇大師周志剛學了三個月的扇子,發展出似崑非崑、似越非越的扇子表現手法。小百花劇團講座呈現了崑曲名劇《梁祝》的改編版,〈十八相送〉特別注重扇子的表現,除了它是個實物之外,它也是個「符號」,代表了書本、蝴蝶,兩扇相合象徵了圓滿、翩翩起舞的蝴蝶,扇子墜落則呈現憂傷之情。

 另外,演員還表演了《竇娥冤》水袖,《牡丹亭‧遊園驚夢》、《藏書之家‧三跪求書》的精彩片段。

 中文系教授洪惟助表示,越劇和台灣的歌仔戲很相像,研究越劇就是研究歌仔戲,目前尚未建立越劇的理論系統,可說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領域。他同時推崇小百花劇團能獲得世界矚目,除了當地政府支持、擁有地理優勢之外,她們每一代傳人都非常努力。

media photo 左起南投縣長李朝卿、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浙江省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會長楊建新。陳如枝攝 media photo 小百花劇團講座呈現了崑曲名劇《梁祝》的改編版,優美動人。陳如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