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國鼎講座、諾貝爾物理獎主歐謝羅夫與高中生談投身科學的故事

焦點新聞

2008.11.20 秘書室新聞組
 中央大學邀請199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歐謝羅夫(Douglas D. Osheroff)為國鼎講座,於本(11)月17-21日在中央大學講學,除了參觀理學院重點實驗室、訪視物理系大學部課程上課情形,與師生親切交談之外, 18、19日兩場公開演講,吸引逾千人前往聆聽。

 中大國鼎講座歐謝羅夫在18日上午以”Asking Questions of Nature”為題,吸引師生匯聚秉文堂,全場爆滿,許多學生在走道席地而坐。歐謝羅夫鼓勵學生不要讀死書,有時候要退一步全盤思考,並保持開放的心靈;他同時強調,必須要有「自己動手做」的能力,許多頂尖的研究成果,都依賴自行設計的設備加以驗證,他的3He研究成果,就是依靠自己設計出來Osheroff’s Pomeranchuk Cell做出來的。

 19日下午則在大講堂以”My Career in Science”為題,活動開放高中生參加,共有建國中學、師大附中、北一女中、景美女中、政大附中、松山高中、暖暖高中、竹山高中、延平高中、武陵高中、中壢高中、復旦中學、啟英高中、新竹實驗中學、竹東高中、台中一中、精誠中學、基隆女中、東大附中、協同中學、南投弘明高中等校超過600位同學參與。

 他說「任何新的科學的進展,都會改變我們對自然的看法」,當他發現3He的超流性,將研究結果投稿期刊時,卻被退稿了,因為「超出了既有的想像」,沒人能夠理解,後來證明其研究的確不同凡響,因此榮獲諾貝爾獎榮冠。

 歐謝羅夫表示高中化學老師是他的科學啟蒙之師,記憶中最深刻的是,老師帶了一罐牛奶瓶,要求同學猜猜看裡面裝了什麼?雖然看不到內容物,但是可以拍一拍、搖一搖、聞一聞這些動作,去推測內容物的性質。歐謝羅夫說,每一次的實驗都是在向自然探求答案,若一時無法索解,那就做更多的實驗,去找出「她(自然)」想要說的話。

 歐謝羅夫以他自己為例,1971年11月24日的感恩節連續假期,由於他在實驗中看到一些特別現象,感到疑惑,因而窩在地下室的實驗室中,重做實驗,持續讓實驗溫度下降;結果重複幾次都看到了同樣的現象。

 在1972年4月某日凌晨2點多,他確認了3He的超流現象,非常興奮卻無人分享,忍耐到了4點多,撥了通電話給指導老師報告好消息。歐謝羅夫跟在場的學生開玩笑說:「你也可以半夜打電話給我,但要保證告訴我的是『好消息』」,而指導教授也在6點多回電給他繼續討論。

 19日的演講,由物理系朱慶琪老師擔任重點提示翻譯解說,期能更準確理解大師的研究成果菁華。對談時間,同學皆能以流利英文向歐謝羅夫提問,並獲歐謝羅夫親筆簽名帽。90分鐘的演講,讓在場師生如癡如醉,最後各高中師生上台與歐謝羅夫合影留念,留下美好回憶。而多日來近距離的接觸,也讓中大學生為他取了一個「DDO」的暱稱,拉近大師可望而不可及的距離。

文/古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