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專題演講 杜甫的遺產:殘膏賸馥,沾丐後人

焦點新聞

2022.01.13 文/羅健祐
media photo 「杜甫的遺產:殘膏賸馥,沾丐後人」專題演講於1月3日在中大登場,由廖美玉教授擔任講者。中文系提供。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明清研究中心、古典文學藝術與文獻研究室,於2022年1月3日聯合邀請成功大學、逢甲大學退休教授廖美玉擔任主講人,在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杜甫的遺產:殘膏賸馥,沾丐後人」專題演講。
 
主持人中文系副教授李宜學表示,本專題演講原先安排於2021年6月,並在中文所所開設之「杜甫詩專題研究」課堂舉辦。但因臺灣疫情突然升溫,而延期至今。李宜學說,廖美玉教授的許多研究,如杜甫連章詩、錢謙益詩、物候詩學等,都是開風氣之先,且成果豐碩,近年來重回唐詩、杜詩,功力更顯深厚。2020年出版的《論爭與推激:學杜的多元面向》一書,即其最新力作。
 
廖教授在演講前先針對題目「杜甫的遺產」進行解析,將其分為「有形的資產」與「無形的資產」兩類,依序闡述。前者,如成都草堂、瀼西宅、東屯宅等;後者,則如許多「文創」產品,尤聚焦於歷代多幅杜甫畫像,深入淺出講解杜甫在後人心目中的形象;其後,評介大陸「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二十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最新杜詩論題,如透過打分數的方式,重探「李、杜優劣論」,又如分析杜詩在清代科舉考試中入題的情況,讚許這兩個切入角度都頗具新意;其後,引用臺師大國文系教授徐國能老師於《論爭與推激:學杜的多元面向》新書精讀會的一段發言,談及白先勇《臺北人》小說使用了杜詩的現象,說明這就是杜甫詩帶給我們的遺產,可見杜甫影響深遠,而後人對於杜詩的閱讀與研究也將永不停歇。
 
活動尾聲,明清研究中心主任王學玲就多年來的教學與研究所思,與廖教授進行對談。廖教授鼓勵年輕學子繼續挖掘、探索杜甫的殘膏賸馥,相信杜甫研究將開展出更多元的主題,並流傳久遠,持續沾丐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