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學習錦盒:快樂完成學位論文,不是夢!

焦點新聞

2008.12.17 秘書室新聞組
 由教務處推動的「打開學習錦盒」系列講座,十二月十六日邀請到機械系鄭銘章教授談「快樂完成學位論文,不是夢!」。鄭教授從自身經驗談起,鼓勵學子從和諧的師生關係做起,與指導老師取得良好的信任與溝通,不要老是「宅」在自己的世界堙A掌握時程,減少重覆的錯誤,順利完成學位論文並非難事!

和諧的師生關係為首要

 鄭銘章回想,他當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初入新領域,第一月還在摸索期間,指導教授就因足球賽事摔斷了腿,導致學習空窗,教授指定閱
讀的流體力學「潤滑方程式」,他壓根兒無法理解。暑假時,他得到的教授評語,竟是「你不夠認真!」讓他深感灰心。

 為取得教授的信任,他鼓足了勇氣,每天上午準時前往教授的研究室報到,讓教授充份掌握他的學習進度;沒想到,三個月後,老師給他的評語竟全然改觀,指導教授Andras Z. Szeri感性地對他說「IF I can give you a personal Nobel Prize, I will give you. Now!」,眾所皆知諾貝爾獎未設有機械類獎座,這番話語深植鄭銘章內心,研究士氣受到鼓舞,至今還跟教授保持聯絡。

 鄭銘章說,和諧的師生關係,就像找另一半,「速配」最重要,要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和想學什麼,同時也要了解指導教授的個性和專長,彼此坦誠和直接溝通,畢業論文之路必當順利開啟。

 時程的規劃,最好能提早完成,以確保有彈性,千萬不要等到畢業在即,才開始動筆;寫作的語氣要保守而謹慎;研究結果要檢視是否和原始研究目的切合;連最後的參考文獻也要講究,確認寫作格式要一致。

師生之間未說出的期待

 諮商中心謝秀貞老師分析,論文的完成,除了專業領域之外,還有許多心理層面。師生之間都有許多「未說出的期待」,導致彼此有了拉扯和怨懟。像是老師通常希望學子自行發掘研究主題,培養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甚至在錯誤中學習成長,論文總是「修修改改求完美」;但學生則希望老師直接告知研究題目,期待老師和他一起解決問題,不願多繞路學習,論文總是希望「簡簡單單於一役」。

 謝秀貞老師說,從接觸的個案發現,學生常忙於瑣事或老師指定的事,「論文總是擺在最後」,透過種種理由解釋,找到「逃避論文」自我安慰的藉口;也曾經有學生與指導老師起衝突,以休學來表達被動攻擊,因此和諧的師生關係絕對是不容忽視的要件。

文/陳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