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永不放棄的精神 中央大學「飛鼠號」立方衛星發射成功
中央大學「飛鼠號」立方衛星,由太空系團隊一手設計、整合、操控。幕後重要推手左至右:太空系趙吉光主任、張起維教授、劉正彥教授。照片太空系提供

秉持著永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張起維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 3U立方衛星「飛鼠號」,終於在台灣時間1月24日深夜,搭載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順利發射升空,上頭搭載著趙吉光主任團隊先進的科學酬載,將執行太空天氣的監測任務,為台灣太空發展史寫下新頁!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劉正彥表示,要特別感謝國家太空中心、科技部哥倫布計畫、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經費支持,「飛鼠號」各式各樣次系統,均由中央大學張起維教授和趙吉光教授團隊一手研發,希望立方衛星能在太空的嚴峻環境下生存。經驗主要來自之前參與福衛五號,積極將其微型化,更符合當前太空科技需求。 中央大學太空系張起維教授說,「飛鼠號」自製研發前後歷時三年,結合了三十多位研究生,其中的設計、整測及操控,均由中央大學獨立完成,在排除多重技術挑戰後,去年底測試完成結案,順利將衛星遞交給發射服務公司。很高興排除萬難,總算順利完成發射任務。 「飛鼠號」使用的科學酬載是趙吉光主任團隊自製的小型電離層探測儀(CIP),為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的縮小版。此探測儀能現場量測繞地軌道上電離層的電漿特性,包括溫度、化學反應、電動力學等,偵測出電漿不規則體,以研究它對衛星和地面無線電通訊的干擾。 太空科技日益普及化,從衛星導航到新一代的後5G通訊網路,生活中無形接觸到太空科技的頻率越來越高。影響衛星導航、通訊及飛行的太空天氣的監測與預測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培育新一代有能力動手設計、整合、操控人造衛星的太空系統工程人才,以及能夠規劃、執行、應用衛星任務及資料的太空科學人才,將攸關台灣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發展。

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3U立方衛星「飛鼠號」,終於在台灣時間1月24日深夜,搭載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順利發射升空。照片翻攝自SpaceX直播畫面
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3U立方衛星「飛鼠號」,終於在台灣時間1月24日深夜,搭載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順利發射升空。照片翻攝自SpaceX直播畫面
中央大學太空系師生深夜全程觀看直播,一同見證中大自主研發的「飛鼠號」立方衛星發射成功。照片太空系提供
中央大學太空系師生深夜全程觀看直播,一同見證中大自主研發的「飛鼠號」立方衛星發射成功。照片太空系提供
瀏覽人次: 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