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民謠到學術殿堂 鄧雨賢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大

焦點新聞

2019.02.18 文/客家學院、秘書室
media photo 來自廈門市的鳳凰花女子合唱團演唱鄧雨賢的經典曲目。溫立安攝

「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的作品歷久彌新,為讓社會大眾對他有更深入的認識, 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指導,桃園愛樂管弦樂團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藝文中心共同合辦的「鄧雨賢學術研討會」於2月15日在中央大學大講堂登場,海峽兩岸學者一同對話,表演團體同台演出,動人的旋律深植人心!

出身於桃園龍潭的鄧雨賢,其相關創作,傳唱久遠。桃園市客家文化館設有鄧雨賢音樂館,述說鄧雨賢的生平及音樂。然而,從學術的視野,結合音樂展演,探討鄧雨賢的影響力,本次研討會為首創。

本研討會由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周錦宏院長、桃園愛樂管弦樂團盧孝治團長、中央大學王保鍵助理教授擔任各場次主持人,並邀請國內名家顏綠芬、簡上仁教授、姜宜君等教授講述相關議題。此外,特別安排俄羅斯小提琴家羅契柯(Vladimir Klochko)詮釋《雨夜花主題變奏曲》、《望春風》,加上廈門大學音樂系名教授莊德昆、高川的參與,以及廈門市與桃園本市合唱團的觀摩示範,精彩萬分。

鄧雨賢1932年創作歌曲《桃花泣血記》風靡全台,隨後《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跳舞時代》更吸引眾人目光,而《雨夜花》、《青春讚》、《春宵吟》等動人歌曲,一時間人人傳唱。鄧雨賢更以《滿面春風》、《碎心花》、《南風謠》、《想欲彈同調》、《琴韻》、《四季紅》等支支動聽之旋律,贏得當時最受歡迎流行歌曲作家的美譽;甚至有人將他與蘇桐、王雲峰、邱再福四人並列為當時流行歌壇作曲界的「四大金剛」。

此外,鄧雨賢於創作福佬語歌謠之餘,同時也試圖採集民間傳統的民謠與戲曲,以作為他創作的題材與靈感來源。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王保鍵助理教授分享他在鄧雨賢的田野採集工作中,記錄了所謂的七字背、六孔興調、客家調、山歌等等;有的還編寫成鋼琴伴奏譜,顯現出他對客家民間音樂之貢獻。

除研討會外,2月16日「第十三屆紀念鄧雨賢音樂會」將緊接者登場,地點在中壢藝術館音樂廳,為難得的音樂饗宴。

media photo 桃園市龍潭佳安合唱團演唱鄧雨賢的經典曲目。溫立安攝 media photo 在中央大學大講堂舉辦的「鄧雨賢學術研討會」,從學術的視野,結合音樂展演,全面探討鄧雨賢的影響力。溫立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