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GLOBE臺灣科學季 鏈結國際與在地科學教育

焦點新聞

2018.08.16 文/大氣系
media photo 臺灣GLOBE團隊與美國在台協會環境衛生科技官王涵、中科管理局陳銘煌局長合影。照片大氣系提供

由科技部補助、中央大學執行的「臺灣GLOBE計畫」,於2018年7月20~22日協辦科技部主辦活動「科技山手線.連結你我的AI基地」,以「全球.聚焦臺中」為展示主題,舉辦2018 GLOBE臺灣科學季,邀請了印度、泰國、菲律賓的師生來臺參展,此展區代表著臺灣在地的科學教育推廣,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成果。

今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邀請到46位泰國與菲律賓的師生來臺參展,加上30位臺灣師生總計展出17件作品。 本活動臺灣學生作品總計展示7件,其中6件是參加2018 GLOBE國際虛擬科學討論會的作品,該活動是將學生的科學成果發表於網際網路,並與全球科學家及一般民眾相互討論內容後,最終由各國的科學家予以評分。六件作品主題分別討論室內外不同的濕度對於懸浮微粒PM2.5的影響、氣溫與臭氧濃度的關係、宜蘭武淵地下水的特性、臺灣雨水酸鹼所造成的影響及基隆河水質等。而第七件作品是今年四月獲美國GLOBE邀請,與芬蘭、克羅埃西亞及美國學生一同於GLOBE ENSO學生視訊會議發表成果的作品,其內容討論臺南降雨量的年際變化。

國外團隊的部分,泰國學生共展出4件,發表的主題包含蚊子與登革熱的問題、土壤內含物與植物生長的關係、水質分析等等。而菲律賓的部分,則展出6件作品,其內容包括水質對於水中生物之影響、土壤成分對於周圍環境之影響、蚊子與疾病之關係等主題。其中有一組作品搭配科技山手線活動AI的主題,展示了一個能夠幫助控制購買慾望的電子裝置。

今年有幸邀請到GLOBE亞太區主席Desh Bandhu博士及美國在臺協會環境衛生科技官王涵於開幕式致詞,兩位皆表示GLOBE計畫可強化基礎科學教育、提升全民科學素養、進而有助於全球環境永續經營。目前臺灣GLOBE計畫推動成果顯著,無論是GLOBE計畫或是美國在臺協會,都極力支持在臺灣持續地推廣GLOBE計畫。未來在科技部鼎力支持下,希望能夠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拓展其他亞太區國家,建立良好的學生科學學習合作關係。並預計搭配即將上線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協助科學教師將GLOBE的環境觀測,發展成探究與實作課程,實際運用於科學教學中。

media photo 台南後甲國中學生向美國在台協會環境科技衛生官王涵及中科管理局陳銘煌局長報告成果。照片大氣系提供 media photo 泰國學生向臺灣及菲律賓學生分享科學成果。照片大氣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