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中心展覽《關係博物館》 雕塑當代文明

焦點新聞

2017.11.06 文/校園記者林怡欣
media photo 藝術家涂維政(左一)在本次《關係博物館》個展展出近兩年受邀英國展覽的作品,於開幕式分享他的創作歷程。廖千慧攝

藝術家涂維政在中央大學《關係博物館》展出受邀英國卡斯雕塑基金會與V&A博物館的兩系列作品《卜湳文明遺跡—魂遁之輪》以及《4017神秘文明的皺褶世界》。開幕式涂維政親自導覽作品,現場聚集師生及民眾共襄盛舉。

卜湳文明遺跡 藏有近代電腦符碼

《卜湳文明遺跡—魂遁之輪》,融合各地文明元素,原3.5米高的雕塑由25個組件環環相扣而成,中間的球狀構造設計參考自「孔明鎖」,鑰匙狀的拔插機關控制著零件的組合與拆解;細看雕塑上方的刻紋,電腦亂碼般的文字,有如記載文明內涵的重要文獻。銅製的原雕塑現在正埋藏在英國境內的考古方坑裡,預計明年出土,土質中的碳酸鈣將為作品蒙上色彩相間的鏽蝕。

參與式的關係雕塑 壓縮文明進程

從《4017神秘文明的皺褶世界》上的浮雕線條,可以觀察到各式近代物件,源自於參與者對於脫歐後的英國未來文化走向的想像。作品藉由油土翻模壓印,過程中因油溫表裡不同的變化,而產生多處皺褶,此一效果模糊時空的界線,更添增出土文明的真實感。 透過眾人的勞動、參與,將無形的觀念轉變成物質,涂維政認為藝術必須回歸到人與人、與環境互動的關係,留下物質記載文明進展的痕跡,以博物館展示重現物質典藏的價值。

另類教育現場 衍伸成創作元素

著迷於清宮珍寶多寶閣其複雜而具美感的設計,引發涂維政創作《城市影像多寶閣》,本次展出的多寶閣中藏有《身體測量》作品影像,參與者將身體化作尺規工具,藉肌膚之親深入探索校園。作品原型來自他任教時,改良體罰方式,指定體操姿勢讓學生想辦法完成,增加學生對自身肢體的認識。

涂維政於中大開設《採集台灣》工作坊,參與的師生攜帶遙想4017年台灣出土的文物、或具有紀念價值的物件,進行壓模翻印成石膏,同時也成為藝術家未來創作的元素之一。學員提供的物件有神像、松果、3D列印物、髮髻等,經過壓印、灌模、脫模三階段,大家擁簇分享彼此的「出土文物」,涂維政亦邀請學員體驗人造石滾筒印章,感受《皺褶》系列的創作過程。

《關係博物館》涂維政個展,展期自10月30日至11月17日,免費參觀。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展覽空間開放時間10:00至17:00(周末暨國定例假日休)。

media photo 涂維政(右一)透過《採集台灣》工作坊,帶領中大教職員生們自製4017年台灣出土文物石膏,交流間形塑著台灣的文明。照片藝文中心提供 media photo 《關係博物館》展覽作品《城市影像多寶閣》引發學生熱烈討論。廖千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