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紀忠講座 王德威院士點燃冷酷異境裏的火種

焦點新聞

2013.12.18 文/邱妤平、陳如枝
media photo 余紀忠講座,邀請王德威院士演講,由英文系周慧玲教授擔任引言人,難得「師徒檔」同台畫面。朱韻璇攝

 文學如何扭轉乾坤、改變世界?由國立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的「余紀忠講座」,十二月十七日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王德威院士抵台擔任講座。學貫中西的王院士以「冷酷異境裡的火種—現代文學與公民社會」為題發表演說,透過宏觀思維串連歷史,希望點燃每一個人對文學和社會的心火。

王德威院士 華文文學的重要靈魂人物

 曾榮獲1994年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的中央研究院王德威院士,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專家,旅居美國長達二十餘年,致力於華文文學研究推動,為美國華文文學界重要人物,他擅長比較文學及文學評論,有中英日許多重要著作。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王院士擅長以宏觀的見解串連歷史、文學與複雜的政治關係,旅居期間,對於華文文學的推動不遺餘力,致力將台灣文學推向國際舞台,並有意識地將台灣納入當代文學之中,提升西方漢學界對台灣的關注。他的書卷氣息濃厚,與其大量閱讀相關,其讀書的方法,就是「花時間」,穩紮穩打的功夫。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也推崇王德威院士是一位「功力很深、用情很深」的讀書人,不斷在精益求精,透過文學來關注國際社會,年紀輕輕就已攀登學術高峰,其開創時代的勇氣與典範,很值得青年學子來學習。前國科會主委、中央研究院李羅權院士也說,王德威院士學養深厚,是美國華文文學研究與評論的第一把交椅!

 「過去這二十年來,王院士繼承夏志清教授,改變西方漢語研究偏重古典文學的傳統,讓中國現代文學成為學術領域之重要學門!」 王院士在美教導過的學生、中大英文系周慧玲教授說。古今並陳、中西兼顧的他,在華語文學界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過的華文作品,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為分享他的經典著作,中央大學圖書館特別舉辦「王德威院士書架」揭幕儀式,收錄其中英文著作共八十八本,包括《一九四九 : 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 、《現代抒情傳統四論》、《閱讀當代小說 : 臺灣.大陸.香港.海外》、《歷史與怪獸》…等,具體而微呈現其豐富的寫作歷程,以及對大時代的關懷。

文學與社會的新詮釋  不需拘泥於型式

 王德威院士說,「文學」和「社會」聽起來都像是老生常談,但可以有新的詮釋,他認為,「文」不該只陷在四大文類之中,也可以是個文飾符號、文章學問或文藝書寫,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是文化氣質或文明傳承,如果看來文學就不在陷於小說、戲曲的虛構之中,可以無限擴充具有文思的社群網站留言也可是種定義。

 他順著二十世紀初期文學與知識份子的發展現象,一路談到了中晚期的相關變貌。提到了歷史脈絡對於知識分子的挑戰和相輔相成,對他來說,現代文學和公民社會是互相拉鋸的,源於某些歷史環境使知識分子滋養茁壯,又因為某些歷史事件使他們決心革命,想打造新世界與理想中的烏托邦,他們的武器和精神都在文字當中一一浮現,毫無保留,他特別向每一位為了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文人作家致敬!

穿越時空 串連中大歷史

 第一次來到中央大學的王德威院士,對中大用情格外深厚,梳理中大從大陸時期以來,許多師生對文學的重要貢獻。包括1922年吴宓、梅光迪(中大教師)等人受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思想之影響,在南京創辦的《學衡》雜誌,對傳統文明的尊重。世界文學組織之母-聶華苓女士(中大校友),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之中,如何胼手胝足建立其文學花園,乃至後來在台灣創辦《自由中國》雜誌,創造文化的奇蹟。最後並談到當代作家龍應台女士,其曾在中大英文系任教,發表的《野火集》,透過鏗鏘有力的文字,表達對社會的具體關懷。

 王德威鼓勵年輕學子和高中生,文學不需拘泥於型式,現在廣為使用的臉書、部落格,都是發表個人感想和心得的好管道;重要的是,如何點燃心中的火苗,透過大量閱讀和書寫,發揮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余紀忠講座舉辦至今已經邁入第六年,歷年共邀請過八位擁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學者蒞臨擔任講座。在人文領域方面,曾邀請過余英時院士、李歐梵院士、葉嘉瑩教授和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理工方面,曾邀請楊振寧院士、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黃鍔院士。在教育方面,去年邀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長Dr. Michael Crow蒞臨,讓中大師生和臨近高中生有機會親炙大師的丰采。

media photo 「王德威院士書架」,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王德威院士、中央大學圖書館館長范懿文共同揭幕。朱韻璇攝 media photo 與會貴賓與王德威院士合影,圖書館精心收錄的王德威作品,讓王院士深受感動!陳如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