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海洋浮球前進北極 啟動台灣前所未有之觀測

中大新聞

2021/06/21新浪新聞

 近年來北極海冰融化快速,科學家研判「海浪」可能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為印證「海浪模式」,8顆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由中大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微型海洋浮球,6月18日將正式啟程運往北極測站,跟著大西洋暖流投放,展開台灣前所未有的第一手觀測。

 
這項國內首次的地球科學探索北極陸海域先導計畫,結合了國立中央大學、波蘭哥白尼大學和國家海洋研究院三方力量。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許樹坤表示,極區的觀測研究工作,已成為全世界關心氣候變遷的國家,競相投入的重要議題。中央大學兩年前與波蘭哥白尼大學簽署合作協定,透過該校所管理的北極觀測站,得以進行這項史無前例的研究。也感謝國家海洋研究院、外交部歐洲司的大力支持,共同促成這項計畫的推展。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錢樺教授指出,科學家近年研究發現,北極海冰融化快速,「海浪」似乎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波浪的能量與波高的平方成正比,當碎波時,巨大能量釋放出來,浪花混合空氣產生的衝擊壓力作用,將冰緣與浮冰打碎,分解成更小體積的冰塊,就可能加速北極冰的融解。
 
由中大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海洋浮球,直徑約60公分,外觀狀似「飛碟」,預計橫跨半個地球,運往靠近北極的Svalbard群島測站,計畫在九月海冰面積融至最小時展開觀測,並透過衛星傳輸,即時將資料回傳至中央大學進行分析研究。中央大學波蘭籍的張文和博士也將飛往當地,一同參與這項研究計畫。
 
錢樺教授說,北極海對臺灣人而言,雖然遙遠而陌生,但卻攸關臺灣的未來。氣候暖化所造成的北冰洋融冰危機,有可能為台灣帶來機會。因為隨著北冰洋夏季無冰的到來,可望另闢蹊徑,開拓出「北方航道」,若北方航道開通後,台灣的地理位置上因具極高的競爭性,有機會為台灣藍色海洋經濟帶來一線生機。
 
訊息來源:國立中央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94853.aspx
 
原文轉載自【2021-06-21/新浪新聞】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