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百年 中央大學「羅家倫小行星」永恆誌念

中大新聞

2019/04/26中時電子報

今年適逢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中央大學有感於羅家倫校長揭櫫的五四精神,以及對中大的重大貢獻,特將該校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204711號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CSBN)通過,命名為「羅家倫(Luojialun)」。25日由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頒贈給其次女羅久華女士,肯定羅家倫校長在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蹟,也彰顯了他對中央大學的無私奉獻。

 
「羅家倫小行星」為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宏欽及加州理工學院葉泉志博士於2006年4月1日所發現,大小約在2-4公里之間。小行星軌道位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繞行太陽一圈4.68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3.3 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5.1億公里。發現時是在室女座,目前已運行到雙子座。
 
羅家倫先生是五四健將,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曾與傅斯年等人合辦《新潮》雜誌,繼承並發揚新文學、新文化運動「使中國現代化」之精神;後留學美、歐,曾任清華、中央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國史館館長等要職。任職中大校長近十年,建樹良多,對日抗戰期間,費盡千辛萬苦,將整個學校西遷重慶沙坪壩。因為他的高瞻遠矚、臨危不亂,以及有完整的思考,使得中央大學因此成為當時最完整也是最好的綜合大學。
 
中央大學在文學院大講堂舉辦「羅家倫與五四運動研討會」,發表張堂錡、羅秀美、林秋芳三篇論文,探討羅家倫的文學與思想、婦女解放觀點以及羅家倫眼中的五四師友;並安排一場座談會,邀請吳玉山、周玉山和李瑞騰主講羅家倫在整個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過程中的關鍵角色與地位。
 
根據文獻來看,五四運動有三個層面的影響:首先是激起年輕學子對國家大事的關心,第二是從學生運動擴展到民眾運動,第三是他們提出的白話文學運動,把文學的力量擴及到一般社會與民眾。
 
此外,中央大學同時出版《羅家倫與五四運動》(史料篇)一書,由文學院李瑞騰院長和中文系莊宜文老師主編,特邀請羅家倫長女羅久芳女士為序。這是一本珍貴的書,用最具體的文獻帶讀者回到五四歷史現場,體會羅校長在時代變遷中不變的思維,以及心境的轉折。在小行星頒贈儀式中作新書發表,相得益彰。
原文轉載自【2019-04-26/中時電子報】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