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偵測 台灣領先全世界

中大新聞

2018/01/26好房News

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進行地震前兆預測,但始終沒有一套有效的機制可以預測,但中央大學太空所教授劉正彥表示,從2003年宜蘭外海芮氏規模6.8時監測資料,發現震央上空離子濃度異常後,後續包括汶川地震、日本331地震,直到去年福衛五號監測時發現「兩伊大地震」前7天至9天的地震前,夕離子濃度都異常。

劉正彥表示,受惠於中央大學太空所所長趙吉光研發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前幾天分析資料時發現早在去年11月12日兩伊地震前9天,就發現上空離子濃度異常,「雖然是事後諸葛」,但也證實預測地震前兆的可行性。 劉正彥推估,大型地震發生前、板塊擠壓,造成電場改變,而大氣中電離層對電場改變十分敏感,才會有明顯的異常情況。 劉正彥說,過去其實曾透過福衛一號及福衛三號搭載科學酬載,也在地震前夕發現有異常,但過去的資料需要2至3個月才能合成1張全球電離層電漿參數分布圖,但福衛五號可以在1天之內下載資料、2天合成1張全球電離層分布圖、資料的精準度也足夠。 劉正彥也說,其實目前僅用AIP的離子濃度,未來如果要實際應用在監測的話,包括離子溫度、離子速度、電子溫度等可以降低誤判情形。他也說,其實福衛五號觀測到的太空天氣如電離峰面、電漿匱乏灣、電漿潮汐湧等也可以降低通訊、校正如GPS等。 趙吉光說,目前資料僅用來做科學研究使用,未來如果要應用到作業端可能要有專職人力、計畫的投入。

原文轉載自【2018-01-26/好房網News】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