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福衛五號 最晚動最快交的科學酬載

中大新聞

2017/08/31中時電子報

 搭載著中央大學自製研發「先進電離層探測儀」之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於8月25日順利發射升空,非但是國人的驕傲,更是中大科學發展的重要里程!中大太空科學所所長趙吉光表示,這是福衛五號所有次系統中最晚啟動,卻是最早完成的,參與團隊都是中大一手培養的學生,最終一共完成了65篇技術報告,展現驚人的研發實力!

 
中大團隊從福衛一號開始,近廿年來的根據儀器探測資料所做出的研究與分析,已貢獻超過百篇以上論文,使我國從過去的資料使用者,轉換成為「資料供應者」,不但具自製儀器和培養人才兩大關鍵競爭力,更對全世界的太空科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
 
為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中大祭出鐵的紀律,從2012年1月13日接手計畫以來,每兩個月按表操課向目標邁進,先後完成任務定義、系統設計、初步設計、關鍵設計、遞交模擬器等重要設計與驗證審查,於2013年10月8日完成飛行體允收審查與遞交。雖然較原計畫時間晚了些,但卻是第一個完成飛行體遞交的科學團隊。
 
為確保「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在福衛五號計畫任務成功,中大團隊特別將探測器安裝於探空九號火箭,最後成功通過飛試驗證。8月25日發射升空的那一刻,非但寫下了歷史,更證明中大自製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從「火箭級」,一躍為「衛星級」。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外型為邊長10公分的立方體,重量僅有4公斤,因形似「魔術方塊」,因此被暱稱為「太空魔方」。除了外型迷你輕巧之外,解析度也是世界一流。另一特色就是可全方位蒐集資料,藉由各種不同參數的分析,可更進一步解讀背後的物理現象,進一步去探索人類所關心的太空天氣和地震前兆的科學議題。
 
趙吉光表示,參與此次科學酬載任務的團隊,都是中大一手培養的學生,先後大約廿位,從大氣系太空組學生,乃至太空所碩博士都有,過程從無到有,在摸索中成長。但學生投入的程度,連老師都動容,這些經驗都是課堂上學不到,非常寶貴。尤其要在嚴苛的太空環境運作,學生對環境限制的敏感度,必須有過人之處。
 
除了科學研究外,中央大學在國家太空中心支持下,以及桃園市教育局和桃竹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協助下,從早期「高中生參與探空火箭任務」,進一步推動「高中生參與人造衛星任務」,邀請桃園地區對太空科學有興趣的高中生,共同參與福衛五號科學酬載任務。結訓時遴選出8位表現優異的高中生,在中大和大園國際高中鍾鼎國校長率領下,前往美國衛星發射現場實際參與發射任務,感受臨場的震撼力,都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
 
原文轉載自【2017-08-31/中時電子報】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