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一百週年 中大感念羅家倫校長 傳揚人文精神

重要回顧

2019/03/05 文/秘書室陳如枝
media photo 紀念五四一百週年,中央大學將於4月舉辦「羅家倫與五四運動」研討會,深入探討羅家倫校長從五四運動以來,帶給大學和社會的深遠影響。廖千慧攝

有鑒於「五四運動」對後世影響深遠,該運動的命名者羅家倫先生,當年與傅斯年先生共同創辦《新潮》雜誌,鼓吹自由民主,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對文化貢獻卓著。他在中央大學校長任內,開創了「黃金十年」,帶領中大成為戰時規模最大、最完整之大學。值此五四百年之際,中央大學將舉辦研討會和論壇,感念羅家倫校長,並傳揚人文精神,賦予五四新時代意義!

羅家倫與五四運動

1919年的五四運動,當年主要發起者之一北大學生的羅家倫,臨危受命僅花了十五分鐘就完成起草「北京全體學界通告」,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之口號。之後在《每周評論》發表〈五四運動的精神〉一文,首次使用「五四運動」一詞,從此為後世所沿用,成為一個時代覺醒的標誌。

羅家倫認為,五四運動的影響可分為三部份:第一是青年開始參加國事運動,喚起了全國青年對於國家問題的意識;第二是將青年運動擴大成為民眾運動;第三則是擴大新文化運動的勢力,普及到青年及一般民眾身上。

羅家倫與中央大學

當年,中央大學作為設在首都南京的國立大學,羅家倫認為,應肩負起建立及延續民族文化的使命,扮演振衰起敝的角色。中大的校訓是「誠樸」,為呼應時代的召喚,鼓吹新風氣,他特別加了「雄偉」兩字,希望藉此勉勵師生要有強健的體魄,才有強健的思想,目標要遠大,以民族文化的命運為重。

他在抗戰時期,對中大師生發表一系列慷慨激昂的演講,後來集結成《新人生觀》專書,倡導有關道德勇氣、運動家風度、責任與權利,以及榮譽感等觀念,一度成為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人生與哲學」的教材,對青年有許多啟發,影響深遠。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羅家倫為中央大學在大陸時期在任最久的校長,開創了「黃金十年」,這十年正是中大校史上最艱困的時期。因他的高瞻遠矚、臨危不亂,使得中央大學弦歌不輟,成為戰時規模最大、最完整之大學。這項空前的壯舉,不但保存了中央大學,也茁壯了中央大學!

羅家倫校長的女兒羅久華女士,繼承其父的無私與宏觀,捐助獎學金嘉惠學子、作育英才,2016年在中央大學成立「羅家倫講座」,邀請當代具影響力學者專家,進行主題演講和大師對談,同時頒發「羅家倫校長年輕傑出研究獎」,獎勵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優秀學者,以提升學術發展、教育與研究水準,期使羅家倫校長之精神,得以延續。

五四百週年 人文精神的彰顯  

紀念五四一百週年,中央大學將於4月25日下午舉辦「羅家倫與五四運動」研討會,深入探討羅家倫校長從五四運動以來,帶給大學和社會深遠影響;並以「再現、傳承與超越-五四運動一百年」為主題,4月26至27日一連兩天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臺灣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舉辦「2019海峽兩岸暨香港人文社會科學論壇」,期重返五四現場,再探歷史真實,發揚知識分子的國事關懷,以及百年來五四精神的傳衍與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1922年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學衡》雜誌在南京創刊,以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前身)梅光迪、胡先驌和吳宓等人為代表的「學衡派」,主張論究學術,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其理論基礎源自哈佛大學文學教授歐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的新人文主義。他們主張:「白話應提倡,但文言不可廢」,眼見國人一片崇拜西化,對傳統文化產生輕蔑,他們強調知識分子應維護自己的尊嚴,尊重人本、崇尚理性,學衡也成為當代新儒學的學術源頭,中央大學期延續優良的人文傳統,彰顯人文精神,賦予五四新的時代意義!

media photo 五四運動百年之際,中央大學感念羅家倫校長,期傳揚人文精神,賦予五四新時代意義。照片左起中央大學主任秘書周立德、副校長李光華、校長周景揚、副校長陳志臣和文學院李瑞騰院長。廖千慧攝 media photo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五四健將羅家倫先生,是中央大學在大陸時期任期最久的校長,開創了「黃金十年」,這十年正是中大校史上最艱困的時期。廖千慧攝

媒體報導